『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』,又譯《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》(梵文:वज्रच्छेदिकाप्रज्ञापारमितासूत्र ),簡稱『金剛經』。
在中國佛教史上,『金剛經』有六種漢譯,其中玄奘大師所翻譯的《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的「金剛能斷」有兩種解釋:
一、金剛喻作智慧。鳩摩羅什:如金剛的般若能斷煩惱,即指般若如金剛,能破壞一切戲論妄執。
二、金剛喻作煩惱。玄奘:般若能斷如金剛的煩惱,即煩惱難以破壞。
金剛者為不可壞,非生滅法,非有為法,本就如此,法爾如是。
由於人們認虛為實、認假為真,所以頑固地執著自我和外部客觀世界是真實的,由此造作無量無邊的身業、口業、意業,並且受這三種業力的牽引、拖累,以致長劫地生死輪迴,經受不可言狀的種種痛苦,始終無法獲得自由和解脫。在佛教釋義中,金剛般若波羅蜜多,靠著無上智慧的指引,就能夠超越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最終到達涅槃寂靜的彼岸,這就是本經題的深刻涵義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