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1106.jpg

 


「觀身非身,鏡像水月。觀心無相,光明皎潔。」這是『觀心銘』全詩最初的首四句,也是全詩主旨所在。意思是說:修行必須先從「觀身非身」開始,「觀身非身」的意思是,若能體證到身體是虛幻的,心才能安定下來,煩惱才會消除。打破對色身的執著,再進一步去破除「身體是真實存在」的錯誤知見後,就可以開始來參究我們的心了。

什麼是「觀心無相,光明皎潔」呢?在修行一段時間後,只要一念不生,即是在無念、無相的狀態,此時心是不動而又清楚覺知、照亮一切,就能自然生出種種度眾生的善巧方便,此心即是智慧心、佛菩薩的心,是廣大無邊、任運自如的,這就是修行最終目標。

另外『觀心銘』中,還有許多著名的詩偈:
*「內心不起,外境不生。但凡有相,不是本真。」
*「念起即覺,覺即照破。境來便掃,掃即放過。」
*「不用求真,心本是佛。熟處若生,生處自熟。」

註:『觀心銘』是明末憨山德清大師(1546~1623年)的著述。本文來源:網路資料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佛教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日本營建管理 SOP 的頭像
    日本營建管理 SOP

    日本營建管理 SOP

    日本營建管理 S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